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高校信息查询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_高校信息查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性质:农业院校  所在地:甘肃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电话:0931-4673806
网址:http://www.gnzy.gssedu.cn/
211院校:否 985院校:否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一所省属公办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国家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单位、省人事厅确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35人,讲师6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现设置农业技术、园林工程、经济管理、信息工程和基础部四系一部,开设种子工程、园林工程、园艺与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技术与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电算会计等21个专业。拥有与开设专业相配套的15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及种子、园林、土壤与农化3个重点实验室,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影像编辑系统及校园网。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电子图书3千余册。学院占地282亩,校舍面积4.3万平方米。学院具有16个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和三结合基地。

学院面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及时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注重能力和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同时依托学校技能鉴定站和继续教育中心,普及电算会计证、微机操作证、职业技能鉴定证,外语等级合格证、珠算等级证,严格执行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各专业全面实施技术等级“双证制”、“多证制”技能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学院为我省乃止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解放以来,为我省培养了15000多名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领军人和党政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是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当中累计研究员和地厅级以上干部达41名,副高级和县以上干部580余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我们在尽心育人的同时,尽力开展应用型的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先后育成小麦、胡麻等作物新品种36个,推广面积9000万亩,创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全国胡麻、全省冬小麦品种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我院在承担国家“星火科技”农民工培训、国家863项目、国家948项目、小麦、胡麻育种、香椿栽培等国列、省列科研与培训项目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立项目,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与陇东、陇南及河西地区多个县建立了育种、繁殖、推广网络和农业科技普及点,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院参与主持完成的国家948、863项目及省列的各种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16项,地厅级奖24项。原我校研究员周祥椿同志被评为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广大教师结合教科研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有38人(次)主编或参编各种著作、教材。在2001-2003年,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等授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三下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在职教职工18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授、研究员、副教授35人,中级职称教师68人,硕士6名,4名教师为省级骨干教师。教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5%以上。学历高、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教学设施先进:学院设有15个设备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和3个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校园网和5个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1个多媒体语音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数码影像编辑系统。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电子图书2万多册。建有占地面积180亩的校内教学实验实习农场和16个规模较大、区域稳定的校外三结合基地。

科研成果卓著: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推广工作,到目前为至,由我学院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5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有1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24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广大教师在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00余篇,有38人(次)主编或参编了各种著作、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先后获教学研究成果奖12项。学院还承担着国家863项目、948项目、小麦育种、胡麻育种等国家和省列的一批科研项目,特别是天亚7号胡麻新品种,2002年、2003年在省内外示范种植面积达80余万亩,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既锻炼提高了教师,又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练功场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学院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把学生行为习惯“五不准”和掌握过硬的语言表达、沟通技能;过硬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核心技能;过硬的技术创新技能等适应岗位的五大技能,以及先公后私、乐于奉献;心胸开阔、团结合作;遵纪守法、习惯良好;好学敬业、全面发展;创新进取、百折不挠等适应社会必备的五种素